摆准公与私的得失天枰

作者:鹤山市中医院办公室         发布日期:2017-06-02 字体:【大】【中】【小】


    类似贾忠成、卢武福这样做了实事就要谋私利,受了苦就得作补偿的“补偿心理”乱象,本质上折射的是作为党员干部在公仆身份上的定位出了问题,无法摆正公与私的得失天枰。
    党员干部只有正确定位,守住私欲的底线,平衡得失,才能做到巍然屹立。以公仆身份平衡得失,一是要将天枰摆向“思民之所思,忧民之所忧”,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想人民群众最急切所想,既体现了对人民群众承诺的兑现,也是对党员干部自我价值的提升。卢武福支援西藏,这是一个合格的人民公仆应做的事情,如果以名利财富来衡量自身得失,就完全偏离了人民,偏离了党。二是要把天枰侧向“为民谋利、为民服务”,这是公仆一生的追求。借助人民赋予的权力,以人民的名义行不义之为,获不正之财,不仅与为民谋利背道而驰,更腐蚀了自己的理想信念。贾忠成作为基层党组织的引领者,竟然觊觎扶贫补贴,连做人最基本的公德都丢失了,谈何信念。为人民服务并没有时效性,不能因为为民做了实事大事,就能以“好官”的名义肆意妄为。
    思想偏离一寸,行动偏出一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远不能丢,公私天枰永远不能错。党员干部要时刻警醒自己,牢记公仆身份,随时为私欲亮红灯,平衡得失。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