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这样做孩子可安然度夏

作者:         发布日期:2024-07-22 字体:【大】【中】【小】

三伏天,这样做孩子可安然度夏


大暑至,夏日长。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正如谚语“冷在三九,热在三伏”。而今年的中伏从2024年7月25日起,延续至8月13日,为期20天,比往年多10天8月7日的中伏末会迎来立秋,因此今年的“中伏”,大暑起,立秋止。因此这时正是四气和十二时辰养生的关键点,由养阳进入养阴,天地气机交替,可以说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转折点,如果能把握好这一养生阶段,抓住这一调补时机,就能让孩子在秋冬有一个扎实的健康基础,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

儿童三伏天的节令性调理具体该怎么做,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饮食调养

高温潮湿的三伏天,小朋友容易出现胃口差、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根据中医《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的养生理论,小儿本身“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因此我们需要注意小儿脾胃的养护。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夏季湿邪及寒冷饮食,最易损伤脾阳。加之“形寒饮冷则伤肺”,儿童宜戒“凉”以免伤及肺脾两脏。首先不要过度食用寒凉食物,如冷饮、雪糕,冰镇牛奶需要常温放置半小时再给儿童饮用。其次避免身体受凉,夏季空调温度太低,容易身体感寒,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不适症状。

粥是“清补”之选,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认为“粥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粥能补益阴液,生发胃津,健脾,补虚损,宜养人,因此推荐两款适合儿童的养生粥调养脾胃

1.三味健脾粥:可用山药、白扁豆、红枣配合大米熬制,全方健脾开胃,化湿和中,益气养血,可平补脾胃,强壮身体。

2.陈皮粥:由陈皮和大米熬煮而成,陈皮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大米则具有补脾、和胃、清肺的功效。可理气降逆、开胃消食、清热化痰。

起居调养

首先得保证充足的睡眠,夏季昼长夜短,可以适当晚睡早起(晚睡也不要超过夜里10点半噢)。根据年龄大小,每天睡眠时间应在8-12小时左右,越小的孩子需要的睡眠时间越长。中午应午睡半小时-1小时,保证充足的睡眠。因为睡眠不够的话会出现生长发育慢、免疫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

三伏天,中医讲容易“耗气伤津”,孩子活动一定要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另外,夏日炎热,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风扇直吹,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起居环境尽量避开环境的湿,尤其有湿疹和其他湿重状况的孩子,尽量不要直接在地板上玩耍,更不要直接睡到地板上,也不要光着脚在地上走,因为空气中的水分会下行,使得地板湿气比较重,容易入侵到身体内,造成四肢酸痛。

适度锻炼

带领孩子每天进行适度的运动,年龄稍小的孩子,可以散散步,稍微出出汗,帮助体内湿气随汗排出。如果刚下过雨,室外暑湿过盛,则更建议在家中锻炼玩耍,避免在户外长时间玩耍,外湿协同内湿,更加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夏季气候炎热,潮湿,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强烈的阳光照射,汗出太多,易致病原微生物侵扰小儿幼嫩的皮肤而致病。因此运动时应注意衣着要宽松透气,通风降温。对日光敏感小儿,注意避免光敏物质和日光直接照射。户外运动避免蚊虫叮咬,被蚊虫咬后,可用清凉油、风油精或花露水外擦。也可给孩子佩戴中药防蚊香包。

总之,在三伏天这个特殊的时节,家长要为孩子把好健康第一关,遵循中医养生的原则,让孩子远离湿热的侵害。家长还应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炎热的天气可能会让孩子变得烦躁不安,家长要给予耐心的陪伴和引导,让孩子保持心情舒畅,这也有助于脾胃的正常运转,呵护好脾胃,使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度过夏天。


文章来源:治未病科颜晓容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