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蓼草,也叫辣蓼,因其味道辛辣,故而得名。辣蓼草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植物,最早记载于秦汉时期,《礼记》、《神农本草经》中均有收录辣蓼草。辣蓼作为一种传统中草药,在中医药学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辣蓼,来源于蓼科蓼属植物辣蓼及水蓼,以全草或根、叶入药。全草四季可采,根和叶随时可采,晒干。
典籍记载
《全国中草药汇编》:“清大肠热毒,活血止血。适用于泄泻,痢疾,月经不调,崩漏,跌打损伤。”
《纲目》:“杀虫。”
《本草求原》:“洗湿热病癞,擦癣。”
《植物名实图考》:“治跌打损伤,通筋骨。”
《岭南采药录》:“敷跌打,洗疮疥止痒消肿。”
药材性状
茎圆柱形,直径3-4毫米,多分枝,红色或青色,有节,节膨大而色红,下部老茎较坚实,上部茎稍轻而中空。叶互生,皱缩,展平后呈卵状披针形,长5- 12厘米,宽0.8-1.6厘米,端尖,基部楔形,全缘,无毛或被短伏毛,叶面绿色,有“八”字形黑斑及腺点,托叶膜质,鞘状抱茎。偶见顶端有穗状花序,小花粉红色,多脱落不全。气微辛燥,味辛辣。
药用价值
其性味辛,温。功能祛风利湿,散瘀止痛,解毒消肿,杀虫止痒。用于痢疾,胃肠炎,腹泻,风湿关节痛,跌打肿痛,功能性子宫出血。
外用治疗
辣蓼草外用可治疗跌打损伤、痈疽疔疮、风疹瘙痒、湿疹、疥癣等病证。使用时,可将辣蓼草捣碎外用。
生活应用
绿肥与防虫:发酵后的辣蓼是一种优质的绿肥,撒在农田里既能提供养分,又能防止一些虫害。
食用与调味:其嫩苗在焯水后可作为蔬菜食用,具有独特的辛辣味,也曾被用作调味剂。
捕鱼:在农村地区,人们常将辣蓼捣成汁液来捕鱼,这种古老的捕鱼方法充满了童趣和回忆。
制作酒曲:辣蓼还可以用来加工制作成酒曲,用于酿造糯米酒等传统酒类。
除此之外,辣蓼还可以与青蒿、杏仁等药加入面粉或麸皮混和后,经发酵而成的曲剂- 六神曲。
辣蓼这种看似普通的草本植物,实则蕴藏着丰富的价值和用途。从古至今,辣蓼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无论是药用还是日常应用,都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魅力。
注意事项
孕妇、婴幼儿慎用。
中医治病需辨证施治,因个体差异,服用中药前,建议先咨询专业的中医师和中药师!要想学到更多中医药知识,请持续关注鹤山市中医院公众号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