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覆花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又名金佛草花。关于旋覆花,有这样一句话:诸花皆升,旋覆独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旋覆花有消痰行水、降气止呕的功效,药性趋降,不同于其他花类中药具有“升”的作用趋向。
基本概述
旋覆花属于菊科,属多年生草本,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及广西等地。夏、秋二季花开时采收,除去杂质,阴干或晒干。生用或蜜炙用。
《神农本草经》:“主结气胁下满,惊悸。除水,去五脏间寒热,补中,下气。”现代研究,旋覆花对免疫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根及茎叶或地上部分亦可入药,治刀伤、疔毒,煎服可平喘镇咳。旋覆花是黄花,黄蕊,非常好看,花期7~10月,果期8~11月。
中药小故事
民间流传着许多药谚,其中有一句:“诸花皆升此花沉,行水下气益容颜”。关于这则谚语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百花都有妖艳之姿,备受人们的喜爱,地位也都一天天上升。然而只有旋覆花不愿看着人的脸色行事,不随众意,悄悄隐于山中,自然地位就一天天下降。后来,在百花封神的时候,花王就让旋覆花发挥它的能力,为人解决病痛。
内心决定本质,旋复花就显示出它独降的功能了。其行水、下气、降逆止呕等功能的确与其他花所具有的轻扬、发散、清热之功是明显不同的,在中药药理中较为独特。
典籍记载
1、《本草衍义》:旋复花,行痰水,去头目风,亦走散之药也。
2、《本草正》:旋复花,开结气,降痰涎,通水道,消肿满,凡气滞湿热者宜之。但其性在走散,故凡见大肠不实及气虚阳衰之人,皆所忌用。
3、《纲目》:旋复所治诸病,其功只在行水、下气、通血脉尔。
4、《本草发明》:旋复花,消痰导饮、散结利气之味。其云除惊悸者,以去心下水饮,心神自定也。
功效作用
1、化痰止咳
旋覆花入药以后能入肺经,它能消除肺部和气管中的炎症,而且能让气管扩张,可以加快身体内痰液排出,它对人类的咳嗽痰多有十分出色的治疗作用。还能祛风散寒,人们因风寒感冒引发咳嗽,痰多时及时服用旋覆花,也能起到明显治疗作用。
2、清肠排毒通利大便
旋覆花中含有一些天然芳香类物质和挥发油,它们对人类肠道有温和刺激作用,而且它含有的水分和胶质被人体吸收以后,还能软化肠道中干燥的大便,能加快身体内大便生成和排出,起到清肠排毒的重要作用。
主治
1、咳喘痰多,痰饮蓄结,胸膈痞满。
旋覆花苦降辛开,降气化痰而平喘咳,消痰行水而除痞满。治寒痰咳喘,常配苏子、半夏;若属痰热者,则须配桑白皮、瓜蒌以清热化痰;若顽痰胶结,胸中满闷者,则配海浮石、海蛤壳等以化痰软坚。
2、噫气,呕吐。
旋覆花又善降胃气而止呕噫。治痰浊中阻,胃气上逆而噫气呕吐,胃脘痞满者,配代赭石、半夏、生姜等,如旋覆代赭汤 。
药膳推荐
1、桃仁旋覆花鸡汤
主料:桃仁、旋覆花各9克,沉香4克,田七5克,冬菇50克,嫩母鸡1只,生姜3片。
做法:药材用煲汤袋装好,与浸泡冬菇一起,纳入宰洗净好的嫩母鸡腹内,一起与姜下炖盅,加入热开水1250毫升(约5碗量) ,加盖隔水炖约3小时便可,进饮方下盐,为3~4人量。
药用价值:桃仁为理血类中药,性平,味苦、甘,能活血祛瘀、润燥滑肠。旋覆花为止咳平喘类中药,性微湿,味苦、辛、咸,能降气、消痰、止呕。沉香亦为理气类中药,性微温,味辛、苦,能温中止呕、纳气平喘。配以止血散瘀的田七为汤,有滋补气血、活血化瘀之功,能辅助治疗瘀阻心络型冠心病。孕妇忌食。
2、旋覆花赭石鱼肚汤
主料:旋覆花15克、代赭石15克、人参15克、半夏9克、炙甘草5克、生姜10克、大枣 6枚、鱼肚250克、葱10克、料酒10克、盐 6克、味精3克。
做法:(1)将旋覆花、代赭石、人参、半夏、炙甘草、生姜、葱装入纱布袋内;鱼肚洗净,发胀,切成4厘米长、2厘米宽的条。
(2)将鱼肚、药包、葱、姜、料酒加入炖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炖煮30分钟,加入盐搅匀,除去药包即成。
药用价值:每日1次,每次吃鱼肚50克,渴汤,佐餐食用。补脾胃,增食欲,消癌肿。
注意事项
因其味苦、辛、咸,对于风温燥咳,虚劳咳嗽,脾虚大便溏泻不爽的患者要禁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