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快到了,身为广东人,看赛龙舟是一大趣事,吃荔枝则是一大乐事。正所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晶莹剔透的荔枝肉,甜而不腻的口感,让许多荔枝爱好者欲罢不能。在大家大快朵颐的时候,大多数的人都是想着怎么避免上火,却没发现那些被随手扔了的荔枝核其实是一味药用价值很高的常用中药。
荔枝核有行气散结、祛寒止痛的作用,药性是甘、微苦、温,它归肝经和肾经,临床主要用于寒疝腹痛、睾丸肿痛以及胃脘胀痛、痛经、产后腹痛等。
典籍记载
1、《本草衍义》:治心痛,小肠气痛,以一枚煨存性,研末,新酒调服。
2、《本草纲目》:行散滞气,治颓疝气痛,妇入血气痛。
3、《本草备要》:入肝肾,散滞气,辟寒邪,治胃脘痛,妇入血气痛。
药理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荔枝核具有降血糖、调血脂、抗氧化、抑制病毒、抗肿瘤以及抗肝损伤等药理作用。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可抑制病毒和抗肿瘤,总皂甙能抑制病毒活性,并降血糖、调血脂和增强胰岛素敏感性,黄酮类、总皂甙类和多糖均具有抗氧化作用,多糖又能提高免疫功能,所以这个药在临床应用非常广泛。
临床应用
1.疝气痛,睾丸肿痛
本品主入肝经,味辛能行,味苦能泄,性温祛寒,有疏肝理气、行气散结、散寒止痛之功。治寒凝气滞之疝气痛、睾丸肿痛,可与小菌香、青皮等同用,如荔核散(《世医得效方》);或与小茴香、吴茱萸、橘核等同用,如疝气内消丸(《北京市中药招心成方选集》);若睾丸肿痛属湿热者,可配龙胆草、川楝子、大黄等同用。
2.胃脘久痛,痛经,产后腹痛
本品辛行苦泄温通,入肝胃经,有疏肝和胃、理气止痛作用。治肝气郁结、肝胃不和之胃脘久痛,可与木香研末服,如荔香散(《景岳全书》);若肝郁气滞血瘀之痛经及产后腹痛,可与香附研末服,如蠲痛散(《妇人良方》),或酌加川芎、当归、益母草等同用,疗效更好。
药膳推荐
1、荔枝橘核粥
材料:荔枝核15克,小茴香10克,橘核15克。
做法:水煎,过滤留汁,加入粳米适量,煮粥,于月经结束一天开始,早晚各服1剂,连服7日,连续3个月。
功效:行气通经。
2、荔枝核山药粥
材料:荔枝核30克,山药15克,莲子肉15克,大米50克。
做法:先将荔枝核、山药、莲子肉共煎,取汁,再放入大米煮粥。
功效:消积和胃。
3、荔枝核蜜饮
材料:荔枝核30克,蜂蜜20克。
做法:①将荔枝核敲碎后放入沙锅。②加水浸泡片刻,煎煮30分钟。③去渣取汁,趁温热调入蜂蜜,拌和均匀,即可。④早晚2次分服。
功效:理气,利湿,止痛。
注意事项
1、妊娠者忌用;
2、身体强壮体内无寒者请不要服用;
3、无寒湿滞气者勿服;
4、身体较差者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5、服用荔枝核时不要空腹,最佳时间是在饭后30分钟再食用为佳。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