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说药】槐花——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作者:         发布日期:2024-04-07 字体:【大】【中】【小】

又到槐花飘香季,一串串洁白的槐花缀满树枝,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素雅的清香,沁人心脾。槐花不仅具有观赏性,还有一定的功效与作用,是非常好的一味中药。

槐花为豆科植物落叶乔木槐树的干燥花蕾(槐米),或已开放的花(槐花),始载《神农本草经》,原名槐,大多用其果实、花及花苗。槐花之名,始见《嘉佑本草》。

典籍记载

《纲目》:炒香频嚼,治失音及喉痹。又疗吐血,衄,崩中漏下。

《医林纂要》:泄肺逆,泻心火,清肝火,坚肾水。

《日华子本草》:治五痔,心痛,眼赤,杀腹藏虫及热,治皮肤风,并肠风泻血,赤白痢。

《东北药植志》:治疗糖尿病的视网膜炎。

《本草正》:凉大肠,杀疳虫。治痈疽疮毒,阴疮湿痒,痔漏,解杨梅恶疮,下疳伏毒。

性状鉴别

槐米呈卵圆形或长圆形的米粒状,长5毫米左右,直径2毫米左右,新品黄绿色,陈存则变为绿褐色。花萼钟状,先端五裂,花冠包于花萼之中,或稍吐露于花萼之外。已开放的花,花瓣多散落,完整的花朵花瓣5片,黄白色,很薄,其中两瓣较大,近圆形,顶端微凹,向外反卷,其余瓣片长圆形,以花萼绿而厚,无枝梗者为佳。

性味归经

微寒,苦。归肝、大肠经。

功效

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主治

肠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热目赤,头痛眩晕、赤白痢下,痈疽疮毒、预防中风。

1、血热出血证

本品性属寒凉,功能凉血止血,可用治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出血之证。因其苦降下行,善清泄大肠之火热而止血,故对下部血热所致的痔血、便血等最为适宜。

用治新久痔血,常配伍黄连、地榆等,如榆槐脏连丸(《成方便读》);用治便血属血热甚者,常与山栀配伍,如槐花散(《经验良方》)。

2、目赤、头痛

本品味苦性寒,长于清泻肝火,凡肝火上炎所导致的目赤、头胀头痛及眩晕等证,可用单味煎汤代茶饮,或配伍夏枯草、菊花等同用。

用法用量

5~10克煎汤,外用适量。止血多炒炭用,清热泻火宜生用。

药膳推荐

1、地榆槐花蜜饮

地榆60克,槐花30克,蜂蜜30克。

先将挖取的地榆洗净,切成片,放入沙锅加水适量,煎煮2次,每次40分钟,合并两次浓煎液,回入沙锅加入槐花,酌加清水,大火再煎煮10分钟,用洁净纱布过滤,去渣,收取滤汁放入容器,待其温热时,调入蜂蜜,拌和均匀即成。早晚分2次服。

2、槐花两地粥

槐花,生地,地骨皮各10g,粳米60g。先将生地、地骨皮、槐花洗净,放入沙锅,加水适量,煎煮40分钟,滤渣留汁,再下粳米,煮至粥熟,加糖调味即得。

用于更年期妇女日常保健尤宜,亦可用于阴虚热盛,迫血妄行所致面部烘热或潮热盗汗,月经过多,经色深红质稠,或崩漏,伴见腰腹灼痛,心烦品渴,尿短黄等症者。

使用禁忌

脾胃虚寒、阴虚发热而无实火慎用。

END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