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说药】荆芥穗——解表散风,透疹消疮

作者:         发布日期:2024-05-18 字体:【大】【中】【小】

荆芥穗,又名香荆荠、线荠、四棱杆蒿、假苏,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花穗。夏、秋二季花开到顶、穗绿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

典籍记载

《本草纲目》: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消疮肿,治项强,目中黑花,及生疮,阴颓,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痔漏。

《滇南本草》:味辛、苦,性微温。上清头目诸风,止头痛,明目。

《药性论》:荆芥久服动渴疾。

《苇航纪谈》:凡服荆芥风药,忌食鱼。

《本草经巯》:痛人表虚有汗者忌之;血虚寒热而不因于风湿风寒者勿用;阴虚火炎面赤,因而头痛者,慎服。

性味归经

味辛,性微温。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

功能解表散风,透疹,消疮。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

1、外感表证。本品辛散气香,长于发表散风,且微温不烈,药性缓和,为发散风寒药,中药性最为平和。对于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或寒热不明显者,均可广泛使用。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3、疮疡初起兼有表证。

4、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多种出血证。

荆芥与荆芥穗的区别

两者均来源自相同的植物,但药用部位有所不同,故名称仅差一字:荆芥为地上部分,包括茎叶及花穗,而荆芥穗为花穗。根据《新中药志》,两者均有解表散风,透疹的功能,但荆芥穗发散之力较强。研究显示各部位的挥发油含量有所不同,花穗的含量明显较茎为高。两者的功及化学成分略有差异,应区别使用。

荆芥穗炭

本品为荆芥穗的炮制加工品。

制法:取荆芥穗段,照炒炭法炒至表面黑褐色,内部焦黄色,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

性味归经:辛、涩,微温。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收涩止血。用于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荆芥穗常生用,取其轻宣升散之性,主要用于祛风解表,多见于治疗感冒、头痛、风疹、麻疹、疮疡初起等的方剂中。炒炭则取其入血分止血,收敛止血的功效,多见于治疗行经吐血、便血、崩漏、流产等出血的方剂中。

注意事项

表虚自汗、阴虚头痛忌服。

中医治病需辨证施治,因个体差异,服用中药前,建议先咨询专业的中医师和中药师!要想学到更多中医药知识,请持续关注鹤山市中医院公众号哦!

END

供稿:药剂科梁青霞     审核:胡妙珍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