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说药】钩藤——息风定惊,清热平肝

作者:         发布日期:2024-10-19 字体:【大】【中】【小】

钩藤,原名钓藤,古时候也有写作“吊藤”。为茜草科植物钩藤或华钩藤及其同属多种植物的带钩枝条。根据李时珍的记载:“形状像葡萄藤而有钩,呈紫色,古方多用皮,后世多用钩,是取其药力强。”

典籍记载

《本草纲目》:手足厥阴药也。足厥阴主风,手厥阴主火。惊痫眩晕,皆肝风相火之病。钓藤通心包于肝木,风静火息,则诸证自除。

《名医别录》:主治小儿寒热,十二惊痫。

药材性状

茎枝呈圆柱形或类方柱形,长2~3cm,直径0.2~0.5cm。表面红棕色至紫红色者具细纵纹,光滑无毛;黄绿色至灰褐色者有的可见白色点状皮孔,被黄褐色柔毛。多数枝节上对生两个向下弯曲的钩(不育花序梗),或仅一侧有钩,另一侧为突起的疤痕;钩略扁或稍圆,先端细尖,基部较阔;钩基部的枝上可见叶柄脱落后的窝点状痕迹和环状的托叶痕。质坚韧,断面黄棕色,皮部纤维性,髓部黄白色或中空。气微,味淡。

性味归经

味甘,性凉。归肝、心包经。

功能与主治

息风定惊,清热平肝。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高热惊厥、感冒夹惊、小儿惊啼、妊娠子痫、头痛眩晕。

用法用量

3~12g,后下。

钩藤验方

清热除烦代茶饮

组成:蝉蜕5g,茯神10g,钩藤3g,竹叶3g,水煎代茶饮。

功效:清肝疏风、宁心安神,可以直接针对心肝有热型的小儿夜啼。

注意事项

外感风寒者、脾胃虚寒者、低血压患者、孕妇不宜使用。

中医治病需辨证施治,因个体差异,服用中药前,建议先咨询专业的中医师和中药师!要想学到更多中医药知识,请持续关注鹤山市中医院公众号哦!

(供稿:药剂科梁青霞    审核:胡妙珍)

END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