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泽泻,属利水渗湿药,为泽泻科植物东方泽泻或泽泻的干燥块茎。主产于福建、四川、江西等地。冬季茎叶开始枯萎时采挖,洗净,干燥,除去须根及粗皮,以水润透切片,晒干。
典籍记载
《名医别录》:主补虚损五劳,除五脏痞满,起阴气,止泄精、消渴、淋沥,逐膀胱三焦停水。
《药性论》:主肾虚精自出,治五淋,利膀胱热,宣通水道。
《本草纲目》:渗湿热,行痰饮,止呕吐。
《本草汇言》:泽泻,利水之主药。利水,人皆知之矣;丹溪又谓能利膀胱、包络之火,膀胱包络有火,病癃闭结胀者。火泻则水行,行水则火降矣,水火二义,并行不悖。
药材性状
本品呈类球形、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7cm,直径2~6cm。表面淡黄色至淡黄棕色,有不规则的横向环状浅沟纹和多数细小突起的须根痕,底部有的有瘤状芽痕。质坚实,断面黄白色,粉性,有多数细孔。气微,味微苦。
性味归经
味甘、淡;性寒,趋向沉降。归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
功能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脂血症。
用法与用量
煎服,6~10g。
配伍应用
治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不利,常与茯苓、猪苓、白术等同用。
治湿盛之水泻,常与厚朴、苍术、猪苓等同用。
治痰饮停聚,清阳不升之头晕目眩,常与白术配伍。
治湿热蕴于下焦之小便淋涩,常与木通、车前子等药同用。
治高脂血症,常与决明子、山楂、制何首乌配伍。
治肾阴不足,相火妄动之梦遗滑精、潮热盗汗等,可与熟地黄、知母、黄柏等同用。
药膳推荐
1.泽泻鲤鱼汤
鲤鱼1条(重约250~500g),去鳞及内脏,洗净,置砂锅内,加入玉米须、赤小豆各30g,冬瓜皮、茯苓、猪苓、泽泻各15g,陈皮6g,水及葱、姜适量,文火炖至鱼烂熟,食鱼饮汤。适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患者。
2.泽泻粳米粥
泽泻晒干研粉,粳米50g。粳米加水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泽泻粉10g,稍煮数沸即可。每日2次,温热服食。适用于体胖身重者。
注意事项
肾虚滑精、无湿热者禁服。
中医治病需辨证施治,因个体差异,服用中药前,建议先咨询专业的中医师和中药师!要想学到更多中医药知识,请持续关注鹤山市中医院公众号哦!
(供稿:药剂科梁青霞 审核:胡妙珍)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