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说药】疮家圣药,清热解毒之将:连翘的清肃之力​

作者:         发布日期:2025-08-21 字体:【大】【中】【小】

在中药的清解阵营中,连翘堪称一位披着翠黄花衣的“解毒先锋”。它花开早春,灿若金铃,果实则收尽秋阳之精,其貌不扬的硬壳里,蕴藏着涤荡热毒、消散疮痈的峻烈之力。因其“轻扬之性,透达表里”,既能清泄上焦心肺之火,又能消解疮家血分之毒,被历代医家誉为“疮家圣药”。在温病初起的防线、痈肿疔疖的战场,连翘犹如一位洞察敏锐的哨兵,善于宣散、精于清解,是阻截热毒、护佑营卫不可或缺的自然之选。

中药来源

连翘,来源于木犀科落叶灌木植物连翘的干燥果实。通常分两个采收期:

青翘(初熟果实):秋季果实初熟尚带绿色时采收,除去杂质,蒸熟,晒干。此品色较绿,质较韧。

老翘/黄翘(熟透果实):秋季果实熟透变黄、部分果实顶端裂开时采收,除去杂质及枝梗,晒干。此品色黄,质脆,常见“瓣裂”(自尖端开裂成两瓣)。

药用以老翘(黄翘)质优、常用,青翘次之。均以完整闭口(青翘)、瓣大色黄棕(老翘)、壳厚、无枝梗杂质者为佳。

典籍记载

连翘药用历史悠久。《神农本草经》列下品,谓其:“主寒热,鼠瘘,瘰疬,痈肿恶疮,瘿瘤,结热,蛊毒。”《名医别录》增补其能“去白虫”。张仲景在《伤寒论》所创的麻黄连轺(轺,古指连翘)赤小豆汤中,取其疏散表邪、清热利湿解毒之功。金元时期李东垣评价:“连翘之用有三:泻心经客热一也,去上焦诸热二也,为疮家圣药三也。”《本草纲目》中李时珍精辟总结:“连翘状似人心,两片合成,其仁甚香。少阴心经、厥阴包络气分主药也。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故为十二经疮家圣药。其泻心火,解脾胃湿热,除心经客热之功为最。”明清温病学派(如吴鞠通)更常用其组方(如银翘散),疏风透表、清热解毒。

药材性状

外观(老翘):呈长卵形或卵圆形,稍扁,顶端锐尖,长1.5-2.5厘米,直径0.5-1.3厘米。

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及多数凸起的灰白色小斑点(皮孔)。成熟果实顶端多数开裂成两瓣(瓣裂),基部具小果柄或果柄痕。

瓣内表面:平滑,淡黄棕色(可见一室间隔膜),通常可见纵直的凹槽。

种子:多数为长椭圆形,棕色,一侧有翅(部分已脱落)。

质地(老翘):脆硬。

气味:气微香(青翘香气稍浓),味苦。

关键鉴别:“瓣裂”特征(老翘),表面黄棕色有白斑。“闭口”青绿色带宿萼(青翘)。苦味明显。

性味归经

味苦,微寒。入肺、心、小肠经。(主清上焦心肺热,兼泻小肠火,善解疮毒)

功能主治

连翘的核心功效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并具利尿通淋、清心除烦之功:

1.清热解毒:为清解热毒要药,尤善清心火(上焦热盛、口舌生疮、烦躁不安)及上焦肺热(咽喉肿痛、咳喘)。

2.消肿散结:是“疮家圣药”之精髓。能消痈散结、解毒排脓。主治一切痈肿疮毒(红肿热痛)、乳痈(急性乳腺炎)、瘰疬(淋巴结结核)、痰核、瘿瘤、热毒壅结之痄腮(腮腺炎)、丹毒。

3.疏散风热:能透邪外达。用于风热感冒初起或温病卫分证,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咽痛者(常配银花、薄荷、牛蒡子等如银翘散)。

4.清心除烦:擅清心经客热。主治热入心包或心火亢盛之高热神昏、烦躁谵语(常配水牛角、莲子心等)。

5.利尿通淋:能清泄膀胱小肠湿热。用于湿热蕴结之小便淋沥涩痛、尿赤(淋证),常配车前子、白茅根等。

药膳推荐

银花连翘清咽茶

组成:连翘6克,金银花6克,薄荷3克(后下),生甘草3克。

做法:连翘、银花、甘草稍捣碎,沸水冲泡,加盖闷10分钟,加入薄荷闷2分钟即可饮服。可复泡。

功效:疏风清热,利咽解毒。适用于风热感冒初起、咽喉肿痛、扁桃体发炎初期。

连翘黑豆汤

组成:连翘5g,大枣、黑豆各50克。

做法:清水浸泡黑豆30分钟后下锅煮,加入连翘、大枣,共煮至黑豆熟烂即可。常饮有清热解毒,益精生发,美容养颜之效。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慎用;气虚疮疡脓清、阴疽漫肿忌用;痈疽已溃,脓液清稀者慎用。

中医治病需辨证施治,因个体差异,服用中药前,建议先咨询专业的中医师和中药师!要想学到更多中医药知识,请持续关注鹤山市中医院公众号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供稿:药剂科梁青霞    审核:胡妙珍)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