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潮湿的三伏天,小朋友容易出现胃口差、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和输布精微。小儿脏腑形态发育未全,故运化功能也未健全,但因生长发育快,需要的水谷精微却较成人更迫切。根据中医《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的养生理论,结合小儿本身“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因此夏季我们尤其需要注意小儿脾胃的养护。
小儿推拿是一种中医传统保健手法,被广泛应用于婴幼儿的养生保健中。它通过按摩、揉捏、推拿等手法,刺激儿童身体的经络和脏腑,调整和促进体内的气血流动,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特别是对于孩子脾胃的病症效果更佳。三伏阳气旺盛,在这个时候推拿调理,能最大限度地祛除体内病邪,调整小儿阴阳平衡,预防疾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
下面介绍几个简单易学、在家也可以做的,健脾祛湿防暑的保健穴位及操作方法:
一、补脾
健脾益气,调理中焦
位置:脾经穴在小儿拇指桡侧面。
操作:操作者左手中指或无名指夹住小儿左手四指,再以拇指与中指捏住小儿拇指,操作者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后,直推小儿脾经穴,从拇指指尖推向拇指根(不要推到掌根)。推300次左右,单方向直推。
运八卦
行气宽中,利膈消滞
位置:手掌面以掌心内劳宫为圆心,内劳宫到中指根中外1/3交界处为半径所作圆周上的八个点。
操作:从小鱼际起按顺时针排列依次为乾、坎、艮、震、巽、离、坤、兑。拇指端运,称运内八卦150次。
三、推揉板门
板门穴是调理脾胃的重点穴可以宽胸膈,利肠胃
位置:在大鱼际肌中点。
操作:以拇指端点住筋头状物,左右旋揉300次左右。
四、摩腹
腹部的穴位主营吸收,用掌摩法作用于整个腹部,具有健脾和胃、理气消食、增强胃肠蠕动的作用。
位置:全腹部。
操作:用手掌或者4指螺纹面顺时针摩动,不带动皮下组织,3~5分钟为宜。
五、捏脊
脊柱两侧是足太阳膀胱经,捏脊可刺激五脏六腑的背腧穴。五脏皆调,即可调理全身气血,调理脏腑,增强体质。
位置:脊柱旁开1.5寸的膀胱经和从长强穴至大椎穴督脉。
操作:拇指在前,食指抵住皮肤,拿-捏-提-放,向上捻动前行。拇指向后,食指中指向前,与前同样的方法操作。捏脊时,要根据小孩的皮肤松紧度和胖瘦情况,做到拿捏有度。5—7遍为宜。
大暑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夏将去,秋将至,益气养阴,滋补元气,能让孩子在秋冬有一个扎实的健康基础。这几种推拿方法可有效促进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及时清除胃肠积滞,促进身体生长发育,持之以恒可有效保障孩子的茁壮成长。也可至我院治未病门诊就诊,调理养护。
供稿:治未病中心 颜晓容